术语规范化不仅是严肃的科学问题,更是遗传资源保护的前提,同时还是资源库标准化建设与运行的基础。规范记录物种信息,才能确保资源高效整合与便捷共享,进而发挥资源库作为国家战略性生物资源基础设施的科学价值、保护价值和应用价值。
家养动物及其野生近缘种是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对于新品种选育、种业创新、野生动物保护至关重要。我国拥有丰富且独特的家养动物品种资源,同时也是众多野生近缘种的现生分布地和家养动物驯化起源中心之一。
然而,家养动物及其野生近缘种的中文名和拉丁名的使用混乱,阻碍了战略生物资源的准确鉴定,影响了有效的科研交流和科普宣传,并容易造成重要战略生物资源的流失。而正确使用家养动物及其野生近缘种的中文名和拉丁名,对保护和研究畜禽遗传资源及野生资源有重要意义。尽管家养动物的拉丁学名的使用多次被讨论,但目前仍缺乏统一标准。家养动物与其野生近缘种的中文名的使用则鲜少有讨论。
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古DNA分析等技术开始应用于探讨家养动物驯化起源,包括家鸡、家犬、家猪等动物起源驯化问题,明确了起源地、驯化时间、群体历史等问题。重建家养动物的驯化历史帮助回答家养动物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来源于何种野生祖先),我从哪里来(起源于何地),我要到哪里去(未来选育潜能)。因此,家养动物及野生近缘种拉丁名使用应充分考虑其起源驯化历史。
以家鸡为例,其拉丁名常有Gallus domesticus,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在形态学研究中,早期的学者认为家鸡与红原鸡相似(图1),难以区分,但与原鸡属的其余3个种都有明显区别(Darwin, 1868; Barbara & Zhou, 1989; Fumihito et al, 1996)。
图1 红原鸡和家鸡(左为红原鸡,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吴飞拍摄;右为家鸡,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谢林哲拍摄)
近期一项基于原鸡属4个物种、G. gallus 5个亚种及全球家鸡基因组研究的结果表明,家鸡的主要直系祖先是现今分布于中国西南、泰国北部和缅甸等地的红原鸡滇南亚种,而并非其他亚种的红原鸡,否定了之前关于家鸡在中国北方和印度河流域驯化的观点(Wang et al, 2020)。
因此,考虑到家鸡与野生近缘种的关系及其清晰的驯化历史,建议家鸡的拉丁名使用G. g. domesticus。家鸡野生祖先G. gallus的中文名称有红原鸡、原鸡、茶花鸡、野鸡等(郑作新, 1978)。由于“原鸡”一词广义上包含了原鸡属的4个物种,在使用时常与其他物种混淆,因此G. gallus的中文名建议使用 “红原鸡” (郑光美, 2021, 2023)。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动物分库(https://genebank.kiz.ac.cn/)聚焦家养动物驯化起源地及周边地区,注重收集保藏野生近缘种和易被忽视的地方畜禽种群(图2),较为经济地实现了资源异地保护,保障了我国重要战略动物资源安全。
图2 野外科考合影
《家养动物及其野生近缘种中文名与拉丁名使用建议》一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网站,调查了家养动物驯化起源历史最新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家养动物及其野生近缘种的中文名、拉丁名、英文名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并结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23)》等官方文件和学术报告的有关物种名称的使用情况,梳理了主要家养动物及其野生近缘种的名称在这3种语言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国内使用的18种主要家养动物的中文名和拉丁名的使用建议(表1)。
表1 常见家养动物及野生近缘种中文名及拉丁名一览表。“*”代表国内分布的野生近缘种。
论文第一作者为谢林哲,尹婷婷为通讯作者,韩建林、方美英、吕锋骅、陈宁博、王国栋、李钢也参与了该项研究工作。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2601200)和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2022xjkk1500)等项目资助
发布者:谢林哲
发布日期:2025-05-31
来源:生物多样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