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奇森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揭示西藏自治区猫科动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坐落在壮美的青藏高原之上,西藏自治区是全国兽类多样性最高的省区之一,兽类物种数量目前已超200种。西藏的猫科动物多样性尤为丰富,虎(Panthera tigris)、雪豹(Panthera uncia)、豹(Panthera pardus)、云豹(Neofelis nebulosa)、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猞猁(Lynx lynx)、兔狲(Otocolobus manul)、云猫(Pardofelis marmorat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荒漠猫(Felis bieti)和丛林猫(Felis chaus)等11个物种在此栖息,是名副其实的猫科动物王国。

图1. 云豹(西藏墨脱县,王渊摄)

图2. 猞猁(西藏昂仁县,王伟波摄)

  猫科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顶级捕食者,它们能够控制许多其他动物(如有蹄类和啮齿类)的种群数量,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被普遍认为是所栖息生态系统的健康指标(Ripple et al. 2014; 李晟&王天明,2022)。因其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的重要科学意义和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多种猫科动物(虎、雪豹、云豹)在我国拥有旗舰保护物种的地位。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迄今共设立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达418,895km2,占西藏全域面积的35.2%。然而西藏的猫科动物仍然面临如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生境破碎化、交通致死等威胁,特别是随着农畜牧业的发展,当地牧民的不断增多的家畜成为猎物不断减少、生境不断缩小的猫科动物最容易的攻击目标,导致“人猫冲突”加剧(Lu & Huntsinger, 2023)。值得注意的是,自治区迄今仅有两个自然保护区(约巴县级自然保护区和果拉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将猫科动物明确列为保护对象,且级别较低。在此背景下,开展综合多维度多样性指数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科学研究在西藏猫科动物的多样性保护现实工作中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国家林草局中南调查规划院、四川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基于长年野外调查所获得的西藏自治区11种猫科物种分布数据,利用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ling)、保护优先区识别(Priority area identification)以及GAP分析等一系列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手段,在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家畜密度)的前提下,对西藏现有自然保护地网络对于猫科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效力开展了系统评估。研究表明:藏东南的低海拔区、藏东三江并流区和藏南喜马拉雅山区是西藏自治区猫科动物潜在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最高的区域;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墨脱县、错那县、察隅县)、怒江上游唐古拉山南缘、藏东北部分区域(安多县)因其三种多样性指数(taxonomic,functional and phylogenetic diversity)均较高,是猫科动物的保护优先区;西藏的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了最大面积的猫科动物优先区(三种多样性指数热点重叠区域,17%),但仍有大量的优先区(76%)处于任何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之外,是未来保护地新建规划需要关注的重点区域;相当面积的保护优先区处于我国与周边不丹、尼泊尔和印度等国家接壤的泛喜马拉雅区(Pan-Himalaya region),突显了该地区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地位,更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重要战略区。此外本研究发现,多种大型猫科动物(雪豹、猞猁)的分布与家畜密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是未来自治区缓解“人猫冲突”,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需要关注的重点物种。

图3. 西藏自治区猫科动物多样性优先区与空缺区域

图4. 金猫、云猫、猞猁与雪豹出现概率与家畜密度的关系

图5.雪豹致死的家养牦牛

  本研究基于长期野外一手调查数据,全面考虑多种多样性指数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阐明了猫科动物这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类群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的保护优先区,科学服务于自治区“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西藏”的重大生态战略目标,为西藏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谏言。可以预见,正在规划建设阶段的珠穆朗玛峰、羌塘国家公园等国家公园,将极大地推动包括猫科动物在内的众多生物类群在雪域高原的多样性保护。

  本研究近日以“Integrating Multiple Diversity and Socioeconomic Criteria in Tibetan Felid Conservation”为题发表在生态学刊物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中科院动物所吕永磊博士、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助理馆员Anderson Feijó和国家林草局中南调查规划院郭克疾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西华师范大学王彬副教授、中科院动物所温知新副研究员和杨奇森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项目“雅鲁藏布江流域典型大中型哺乳动物分布数量、活动规律的动态监测”(54000022T000000071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271736)和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3231101307)、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项目“西藏重点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ZL202203601)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2019QZKK0402,2019QZKK0501)的资金支持。

  原文信息及链接:Lv, Yonglei, Anderson Feijó, Guo Keji, et al. 2024. Integrating Multiple Diversity and Socioeconomic Criteria in Tibetan Felid Conservation.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2024;10:Article 0160. https://spj.science.org/doi/10.34133/ehs.0160.

  中科院动物所哺乳动物分类与进化研究组(原兽类学研究组)在兽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杨奇森研究员和葛德燕研究员的带领下,30多年来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坚持从事哺乳动物分类、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野外现场工作为根基,研究成果面向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国家需求。

图6. 杨奇森研究员布设红外相机(西藏噶尔县)


参考文献

1、李晟,王天明.中国猫科动物研究与保护进展.生物多样性.2022. 30:22560.

2、Lu T and Huntsinger L. Managing human-wildlife conflict on the Tibetan Plateau. Ecosystem Health & Sustainability. 2023;9:ehs.0023

3、Ripple WJ, Estes JA, Beschta RL et al.Status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world’s largest carnivores. Science. 2014;343:1241484.

作者:吕永磊、温知新

审核:王彬、杨奇森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重大工程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

 https://mp.weixin.qq.com/s/9O7caIb2wlzRwBkTbn13MA 

Tags:

最新科研成果

登录

登录

还没有账号?点击注册